2)第五十一章 朱高烨的想法:重商稅,轻农税_大明:开局邀请朱元璋和朱棣造反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一回事,敢不敢真的动手去做,又是另外一回事,而朱元璋和朱棣这两个“商人”,显然是敢真的动手去做的那种。

  朱高烨点了点头,在得到两个人的回答之后,便再次开口说道:

  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,其实也简单的很,从表面上来做,就是要重商税,轻农税。”

  朱棣听到朱高烨的话,心中微微一动,提出了自己的疑问:

  “重商税,轻农税?”

  “这样做的话,会不会把那些富商给逼反?他们要是反了,岂不是天下大乱了?”

  朱高烨听到朱棣的话,轻蔑的一笑:

  “商人沟通南北,经略东西,所获何止千万,却只需要缴纳薄薄的赋税。”

  “但是普通老百姓却要担负沉重的税务,甚至还要征服徭役,一年到头下来食不果腹。”

  “就算是反,也是老百姓反,跟这些商人有什么关系?”

  “自古以来,只有听说老百姓活不下去,起兵造反的,世家门阀的利益受损,在背后鼓动人造反的。”

  “却从来没有听说过商人活不下去造反的。”

  “要是行商真的活不下去,那就不要行商了,回去种地好了!”

  “更何况,商人买低卖高,利润很大,即便是重商税,他们的利益也是很高的,这一点两位不会不知道吧?”

  “有这么高的利润在手,换作是谁,谁也不会选择造反的!”

  说完,朱高烨将目光看向朱元璋二人,朱元璋闻言点了点头。

  对于这一点,朱元璋还是相当认可的,毕竟自己这个皇帝又不是什么不知民间疾苦的人,自然是知道现在大明的商人是个什么情况。

  在极低的税率的影响下,商人们或交或不交这聊胜于无的商税。

  然后把大把大把的利润装到自己的口袋里,一点点的变成大明最富有的那群人,不过对于这些朱元璋向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因为作为皇帝,朱元璋考虑的不仅仅是一方面,而是要综合整个大明的实际情况考虑。

 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,没有这些商人沟通南北,整个大明就会慢慢变成一滩死水,一个没有活力的王朝,离灭亡也就差不远了。

  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明知道这些商人们偷税逃税,但是却没有大力追责的原因,自己除了要为全天下的百姓着想,还要为自己老朱家的大明王朝着想。

  朱高烨的这一番话,朱元璋突然也觉得挺有道理的,如果自己真的是一个商人的话,即便是加税的话,也不可能会比老百姓过的更惨,自己根本没有理由造反。

  想到这里,朱元璋的脸上闪出一丝愧疚之色,原来自己一直以来都陷入了一个误区,觉得这些商人们走南闯北的十分辛苦,却忽略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,要远比他们更辛苦。

  现在听到朱高烨的话,才仿若醍醐灌顶一般,让自己豁然开朗,想到这里,朱元璋就气不打一出来,眼睛瞪向朱棣——有这么好的孙子在这里,你居然不早点告诉老子,要不是锦衣卫告诉咱,还不知道你要瞒多久!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l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