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379章海外贸易的扩张_我在大明当皇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琼海与中原在纸钞问题上所需面临的问题差不多,缺铜少银更少金。

  各方势力,外加石碌铁矿,堆出来的纸面存储量看上去极多。

  可问题是,伴随着海外贸易的扩张,金银是有可能外流的,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是流入状态。

  这情况在宋朝海贸中就出现。

  大量的白银流入,海量的铜钱流出,短时间内问题不大,长时间必然出现问题,故而要推出纸钞。

  纸钞面值与纸钞生产过程形成的差额,朱允熥不可能让琼海百姓来添,但让海外土著,西方商人来添补则无半点心理压力,只要象征种花文明的大明,琼海国够强,财富上的掠夺世界不过只是一个开始。

  “一分对等于一文,十分等于一角,百分等于一元,一贯等于十元!

  据审计体系的审计,琼海国内日常使用铜钱数目,在七至十五文之间,这是剔除了一日三餐后的结果。

  因此设计面值,第一面值肯定一分,不过需求量极大,审计给出的估算,仅在海口一地流通,至少需要印数三百万张,全岛流通预计八百万张,若是计算外流,第一次印数至少要达到一千两百万张。

  每张亏损一分三钱,合计亏损在一万六千贯左右,并越印越亏!

  若是在油墨上再添加一点技术的话,亏损可能会达到高大三四万两,短时间内无法完成!

  所以最终结论,一分钱无法成为第一面值!”沈秀和一点点解释道。

  一千两百万张纸钞,听上去很感觉很恐怖,但实际价值真的不大,折合成白银的不过一万两千两而已。

  琼海人口如今破百万,均摊下来一人十二张,这很多吗?

  太少了,真的太少了!

  就算结合其他面值,那也是完全不够用的。

  朱允熥微微皱眉,“所以你们得出的结论是全面纸币化无法执行?”

  “最关键倒不是单张一分钱印数成本,而是印数效率,机器全开一日印数三万张已经是极限,一千两百万张纸钞,这需四百日不间断的运行!”林天麓补充道。

  “那么你们的方案!”

  “加铜线,上特殊油墨,直接印数一角面值的纸钞,单张造价大概在八文七钱左右,每张赚一分三钱,首批印数三百万张,合三万两白银。

  第二面值为二角,铜钱做出有明显有手感的图案,单张造价十七文三钱,首批印数两百万张,合四万两白银。

  第三面值为五角,铜线制图案复杂化,单张造价三十二文一钱,首批印数一百万张,合五万两白银。

  第四面值为一元,纸内加麻混合质地,铜线排列成面值,单张造价六十一文四钱,首批印数五十万张,合五万两白银。

  按照此方案,洪武二十九年早期可全部印数完成!”

  “先攻克我的要求,然后做出成品!”

  揉了揉眉心,朱允熥只感觉麻烦,非常的麻烦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l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