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文昌武盛_刘备的日常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之意,如娄圭所料:“主公对先帝之事,仍旧介怀。”

  “此其一也。”刘备遂道破心声:“黄巾余孽,死而不僵。大贤良师之后,又出神上宗师。先毒杀王美人,又刺伤先帝。阴谋诡计接二连三,令人不寒而栗。一言蔽之,太平道乃我生死大敌。需将其雷霆铲除,谨防死灰复燃。黑山张飞燕,诈降行刺,与王芬暗中勾结,乃主谋之一。若能生擒,详加盘问。或能寻着神上宗师之蛛丝马迹。”

  “主公欲除神上宗师!”众人幡然醒悟。

  “孤,正有此意。”刘备直言不讳。

  “此人乃墨门明宗之主。或是钜子,亦未可知。”武库令苏越,进言道:“明宗与我派,本势不两立。借黄巾之乱,与我针锋相对。今胜负已分,天下墨门子弟,皆奔蓟国而来。墨门一统在即。见败局已定。神圣宗师若行垂死挣扎,鱼死网破。舍命一击,主公不可不防。”

  “总有人不肯投子认输。”言及此处,刘备忽忆起龟兹辅国侯。

  却不知太平道中,这些未能人过留名的死忠信徒,有多少是信奉大贤良师。又有多少信奉神上宗师。

  不活在当下,亲历黄巾之乱。刘备如何能得知,太平道竟与墨门相互勾结。

  细思下来,是历史本就如此,还是因刘备而生变。

  皆未可知。

  “敢问主公,此次讨贼,何人领兵?”锦帆校尉甘宁已迫不及待。

  “兴霸稍安勿躁。”刘备居高一笑:“此次,孤当亲往。”

  “杀一群贼寇,何须主公亲征。”荡寇校尉颜良,抱拳道:“臣愿往。”

  “臣同往。”讨虏校尉文丑,紧随其后。

  “臣等愿往!”余下六校,不分先后。

  “兴霸当为先锋。”刘备已有计较。

  “喏!”甘宁大喜。

  “元瞻断后。”刘备王命再出。

  “喏!”扬武校尉高览高声应喏。

  “四弟、五弟,与孤同行。”

  “遵命!”太史慈、黄叙双双起身。

  “劳烦王傅,领诸将守备国中。”刘备再道。

  “喏。”黄忠领命。

  “各部厉兵秣马,三日后发兵南下。”

  “遵命!”

  王命传达,蓟国上下联动,相向而行。响应之迅速,州郡拍马难及。

  散朝后,刘备自行前往西宫,告知母亲。

  自范氏举族迁入楼桑。母亲遂得心安。族中适龄女子,亦多选入西宫。侍奉母亲左右。整日为照看蓟王子嗣,上下奔走。

  照看诸孙,母亲亦难得空闲。将将回宫,刘备已至。

  母子对坐。

  听闻刘备冬季兴兵,母亲叮嘱道:“黑山张燕,刺伤先帝。王上此去,定要当心。能生擒最好,如若不能,亦不必勉强。”

  “儿已知晓。”刘备答道。

  “王上对先帝之死,耿耿于怀。于公于私,当有此行。然事过境迁,终归要向前。”

  所谓旁观者清。母亲聪慧,乃大家闺秀。自幼耳濡目染,饱读诗书。且逢刘备外出,必由太妃与王妃垂帘监国。久而久之,对家国大事,自有明见。

  “儿子知晓。”刘备再答。

  “新帝登基,各方角力。废史立牧,乃取祸之道。天下大乱,必以此为始。而这一切,皆源于先帝盛年早崩。王上需早做打算。”母亲点到而止。

  “儿子谨记。”刘备心领神会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l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