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债台高筑_刘备的日常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对,皆心领神会。口不能言,目不能视,乃为保密。正是此行之所在。

  乘天梯登顶阁。终见此间主人。一鹤发童颜,矍铄老者。

  示意众人各自落座。老者取细竹,书于身前沙盘:“签印何在?”

  “签印在此。”十人取昨夜投入门下密信示之。信上签印,正是『城上金乌』并『河间姹女』。

  老者轻轻颔首,又写道:“十鬼何在?”

  众人取十鬼子印在手:“十鬼在此。”

  老者遂从袖中取出鬼母大印,一头一尾,上刻‘天亡’二字。交由童子捧出,十人将子印,逐一塞入,严丝合缝。又各自翻掌,受童子一印。

  掌心赤红印文,正是:“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。”计十二字。

  “左行孙。”

  “有余裕。”

  “常罗侯。”

  “不(fǒu)单行。”

  “为自化。”

  “尧非舜。”

  “存仁礼。”

  “不(fǒu)双至。”

  “为已甚。”

  “桀不群。”

  十人依次报上名号。正与印文相呼应。究竟是巧合,还是各用化名,亦未可知。

  “敢问老丈,高姓大名?”十人异口同声。

  老者写道:“老朽秦太仓。”

  “见过秦太仓。”十人再拜。

  “不知张常侍、赵常侍,今何在?”左行孙问道。

  秦太仓写道:“二位常侍,尚在黄门诏狱。今后由老朽主事。”

  “一切如故否?”不单行问道。

  秦太仓又写道:“一切如故。”

  “先帝崩后,二位中常侍尚有余力,勉强可为。今张、赵,大势已去。单凭秦太仓,如何能,力挽狂澜。”桀不群阴森一笑:“今既已知『鬼母天亡』印之所在,料想『城上金乌』并『河间姹女』二印,亦落入秦老之手。如若我等夺之灭口,秦老又当如何?”

  秦太仓轻轻颔首,疾书曰:“尽可一试。”

  众目相对。桀不群猛抬手。

  机关袖箭,奔雷而出,直取咽喉。

  砰!

  秦太仓坐像,四分五裂。众人这才惊觉,老者身前竟竖着面白琉璃屏。

  便有童子数人,再取新屏立在身前。又将嵌入袖箭的碎屏移去。

  白琉璃唯蓟国能造。价值连城。专供王宫用度。

  不用说。眼前老者,幕后主人呼之欲出。

  “还试否?”秦太仓又写道。

  十人面面相觑。桀不群,面无血色,浑身恶寒。

  见无人应声,秦太仓便又书道:“‘杀人偿命,欠债还钱’。”

  “喏。”十人齐声应诺,遂将往来条目,争相进献。笔笔出入,皆与《子钱集簿》相对应。

  略作思量,秦太仓欣然点头,书道:“往后还钱,无需再去西园。直入金水赀库即可。”

  十人幡然悔悟。果不其然!

  “我等,敢不从命!”

  桀不群急于献媚:“敢问秦老,不其侯,欠债不偿,已过六月。当如何行事?”

  “欠债不还,夺侯除国。”不双至冷笑:“古往今来,莫不如是。”

  秦太仓,先前曾掌蟾宫折桂馆,对洛阳权贵知之甚祥。“不其侯”其人,自也不例外:“可是大司徒伏湛七世孙,娶桓帝长女阳安长公主为妻,生六子一女之,侍中伏完。”

  “正是此人。”桀不群答曰。

  “万勿轻动,当由我主定夺。”秦太仓谨慎以待。

  “喏。”

  “举债千万以上者,是否还借?”常罗侯再问。

  “但借无妨。”秦太仓手书。

  “资不抵债,又当如何?”存仁礼追问。

  “千金一诺,亦无不可。”秦太仓续写。

  见众人满头雾水,秦太仓书写解惑:“千金换一诺,用时见分晓。”

  “原来如此。”众人纷纷醒悟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l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