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椎心泣血_刘备的日常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后更娶马氏。妻善属文,能草书。时为规答书记,众人怪(奇)其工。及规卒时,“妻年犹盛,而容色美”。后董卓聘以为妻,夫人不屈,卓杀之。后人图画纪念,号曰“礼宗”。

  足见此女贞烈,比赵娥亦不弱分毫。

  时,董卓为相国,慕其名,娉以辎百乘,马二十匹,奴婢钱帛充路。饶是如此,亦难动马氏之心。

  乃至董卓恼羞成怒,当众棒杀。马氏全然无惧,反求速死。终香消玉殒于当场。

  贞烈如斯,何必多言。

  然董卓求之不可得。蓟王却有求必应。无往不利。

  张飞擅作主张,居于瑶光殿。马氏欣欣然,甘之如饴。心意自明,毋须多言。

  与二宫太皇,早晚相见。饶是后宫佳丽成千上万,二太皇阅人无数,亦赞马氏姿容,更美其才。

  待问清前后诸情,便做主许配蓟王。

  此举既“成人之美”,又“借花献佛”。自有笼络蓟王之意。

  孀妇再嫁,今汉乃是常事。按照汉律,“先夫家”还需将陪嫁,分文不少,转赠“新夫家”。若贤良淑德,还需再送一份嫁资。

  安定皇甫氏,亦是当世名门。皇甫规侄皇甫嵩,乃当世名将。今牧守一州,与蓟国毗邻。若能经由马氏,与蓟王关系更近一层,于皇甫氏亦大有裨益。

  一言蔽之,皆大欢喜。

  然若深究,事情并非表面这般成人之美。

  俗语谓“女人心海底针”。又说“最毒莫过妇人心”。便在大将军何进尸骨未寒,何太后心伤难平之时。董太皇却裹挟窦太皇,大肆操持蓟王聘娶之事。

  看似为笼络蓟王刘备。实则直刺何太后椎心泣血之痛。

  费尽心机,历尽千辛。不惜十月怀胎,剖腹生子。然终其一生,亦不能与刘备修成正果。

  何氏求之而不可得,然换做马氏却唾手可得。明媒正娶嫁入蓟王家。如何能不心生嫉恨。

  大张旗鼓,洛阳人尽皆知。便是要让何太后得知。

  每每想到此处。以己度人,董太皇便心生一种,莫名的快慰。

  窦太皇看在眼里,唯有一声叹息。

 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。

  长乐宫,长秋殿。

  “借刀杀人。”从何苗口中知晓此事,何太后一声冷笑。

  何苗自然一头雾水:“何人皆刀,欲杀何人?”

  “麟子何所出,董氏(太皇)焉能不知。知朕此生注定无缘,故以马氏相激。”

  “呸!”何苗幡然醒悟:“无耻毒妇。”

  “二兄勿恼。”何太后平淡一笑:“朝堂之上,何来儿女私情。董妪以己度人,气小量狭,何足为虑!”

  何苗讪讪道:“太后所言……极是。”

  若真不动怒。因何称谓从董太皇、董氏、一路贬低成董妪。

  何苗也是练出来了啊。

  果然。

  “来而不往非礼也。”何太后切齿言道:“速请上元夫人。”

  “喏。”

  少顷,西园车驾从千秋观请回西王母座下上元夫人。

  盛唐诗仙李白有同名诗赞曰:“上元谁夫人,偏得王母娇。嵯峨三角髻,馀发散垂腰。裘披青毛锦,身著赤霜袍。手提嬴女儿(仙玉),闲与凤吹箫。眉语两自笑,忽然随风飘。”

  写的如此传神,入木三分。想来,李太白必然亲眼所见。

  换言之。唐时,西王母派仍见于中夏。

  上元夫人素纱遮面,身着青袍裙,登堂入殿。与何太后相见。

  “妾,拜见太后。”

  “夫人免礼。”真人面前不说假话,何太后开门见山:“众童子,可曾道出实情。”

  “幸不辱命。”上元夫人果有所获。

  “何人是贵子。”何太后眸中厉芒,一闪而逝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l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