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地大如砺_刘备的日常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急忙上前辨认:“黄门矫诏,废黜新帝;公卿尸禄,无有忠言。”

  四目相对,皆有骇然之色。

  “何事惊慌。”百官闻声作揖,正是董骠骑上朝。

  “回禀董骠骑,有人三书朱雀阙。”便有心腹近前密告。

  “哦?”董骠骑心中一凛,急忙近前观瞻。

  “一派胡言!”不等董骠骑回神,便听身后有人大声喝骂。正是何车骑。

  “速命人擦拭。”

  “喏。”

  见董骠骑,脸色阴晴不定。何车骑抱拳一笑,自去上朝不提。

  “司空以为如何?”王允问道。

  “**来风,事必有因。”卢植言道:“书朱雀阙之人,必出自宫闱。料想,不出三日,满城风闻。”

  “阙书所指,可是《废帝诏书》。”王允又问。

  “然也。”卢植亦如此想:“此诏乃出窦太皇。阿阁兵乱时,由小黄门蹇硕,当场诵读。告庙后存于灵台。焉能有假。”

  王允进言道:“司空莫非忘了前汉‘田窦相夺’乎?”

  卢植这便醒悟:“太仆之意,莫非陛下欲学武帝,诛杀二戚乎!”

  王允答曰:“前有童谚,‘侯非侯,王非王,千乘万骑上北芒;燕南垂,赵北际,中央不合大如砺,惟有此中可避世’。上下半句,皆言陛下逃难。无故,何须外出辟祸?”

  王允言下之意。正因少帝欲学前汉时武帝,一举除二戚。故才惹恼何董二人,兵乱之下,仓皇出逃。如先前,大将军攻打南北二宫时,一般无二。

  须知,童谚类比谶纬。皆言“将要发生,而未发生”之事。

  众人各怀心事。入南宫玉堂殿,朝见天子。

  “**妙计!”袁绍稍后得知,亦不由击掌而赞。

  童谚、阙书,看似无关。然只需稍作思量,便知其中环环相扣。

  首先,是谁命人三书朱雀阙。阙书所言,《废帝诏书》乃矫诏,真伪莫辨。然若坐实,朝堂必起纷争。若惹恼二戚,举兵攻打二宫。少帝并二宫太皇,一如先前,车驾出逃。亡命北邙,亦不足以保命。唯有逃往蓟国,方可转危为安。

  再深思。阙书必非少帝授命。因其是既得利者。正因《废帝诏书》,罢黜新帝,少帝方能登基为帝。若知乃是矫诏,遮掩且来不及,岂会自讨没趣。直揭己短。令大位不保。

  然背后主谋,必居于深宫之中。

  否则,又岂能悉知禁中隐秘。如童谚所言,事败后,更与少帝,出逃躲避。

  如此想来。最大嫌疑,便是窦太皇。

  “必是窦太皇无疑。”何车骑怒不可遏:“先前《衣带诏》便出她之手。勾结党人,欲除我与董骠骑而后快。《废帝诏书》亦是她所下。若当真被黄门逼迫,为何事后不说!”

  抬头见长史许攸,不置一语。

  何车骑这便收拢怒火,软语求教:“长史有何高见。”

  “三书朱雀阙,绝非窦太皇所为。”许攸果有高见。

  “传闻,鞠城兵乱当夜,窦太皇车驾出宫,欲远遁漠北。却被时幕府右丞贾诩,单车所阻。如今看来,窦太皇此举,乃外出辟祸也。”

  主簿陈琳,已会其意:“乃因患黄门矫诏事发,故才趁夜出逃。”

  “正是如此。”许攸言道:“敢问将军,若坐实《废帝诏书》,乃是矫诏。又当如何?”

  “自当拨乱反正。”何苗忽然醒悟:“废帝登基,董氏擅权。”

  于堂中来回踱步,何苗问道:“莫非,书朱雀阙者,乃永乐董太皇。”

  “未可知也。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l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