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顺天行事_刘备的日常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或有百亿资财。

  即便不嫁蓟王。携麟子南下鲁国。足可安度余生。

  函园,阳港。

  日上三竿。前大将军何苗,悠悠转醒。

  不及翻身,下腹疼痛如绞。不由呻吟出声。

  “二兄醒否?”帷外之人,竟是何后。

  何苗本欲强起下榻,却被何后所阻。“二兄勿动。”

  “太后安否?”何苗忙问。

  “西园大火,侥幸逃生。”何后又宽慰道:“二兄舍身刺贼,顺天行事。厥功至伟,青史留名矣。”

  闻此话,何苗悲从心起,一时哽咽难言。

  自那夜后。何苗日夜折磨,皆是不堪入目之画面。甚至欲自断人伦。想必,鱼梁台上遭遇,必惨不忍睹。尤其对七尺男儿之折辱,可想而知。

  待收拾心情,何苗又言道:“太后既已假死脱身,宜当早日北上。迟恐生变。”

  “不去北国。”何后语出惊人。

  “为何?”何苗大惊。

  “自荐枕席,必被蓟王所轻。”何后答曰。

  “这……”何苗无言以对。时至今日,不投蓟国,还能何往。火烧西园,自断后路。天下虽大,再无安身立命之地也。

  沉默片刻,何苗斟酌言道:“莫非,太后另有计较。”

  “二兄今非昔比。”何后轻声道:“那日,公孙王后,入园相说。保我母子,一生富贵。然若北投,蓟王必为天下所诟。且许攸连环苦肉计,亦非蓟王所喜。于公于私,蓟王恐皆不愿代汉。此去蓟国,必徒劳无功。不如不去。”

  “太后意欲何往?”

  “南下鲁国。”何后答曰。

  “麟子封鲁王。太后携子就国,亦无不可。”何苗总觉太后并未实言:“然,鲁国近淮南不说。若知太后未葬身大火,许子远之谋,前功尽弃也。”

  言下之意,唯知董卓屠戮宫室,弑杀太后,惹天怒人怨,人神共愤。蓟王方可“上承天意,下顺民心”,提兵上洛,再定乾坤。

  假死脱身,便在于“以假乱真”。

  “乔装改容,隐姓埋名。一路潜行。待就藩,大势定矣。”何后言道。

  “就藩,又当如何?”何苗追问。

  “待天下既定。当坐等迎亲使节。”何后答曰:“朕乃,大汉帝后。岂能不知轻重。”

  见何苗无言以对,何后遂言道:“洛阳八关,可有南下通路。”

  何苗答曰:“伊阙关都尉李肃,乃我同党。暗中往来,共谋大计。当可过关。”

  “如此,便走伊阙。”何后似早有预谋。

  “何时出发。”何苗未能窥破。

  “事不宜迟,今日便走。”何后亦有决断。

  “何其急也?”何苗惊问。

  何后语透深意:“迟恐生变。”

  何苗无奈,唯有听命行事。

  南宫云台。

  太仆王允,眺望西园残垣断壁,一片废墟。双目喷火,恨意难平。

  “太仆。”左中郎将吕布,登台相见。

  “如何?”

  “皆成灰飞,无人幸免。”吕布答曰:“数日大火,尸骨无存。宫室多半坍塌,已无从辨认。”

  闻此言,王允老泪纵横。换言之,太后、麟子,数千西园妃,万余西园卫,连带黄门宫婢,何氏一门,皆葬身火海,被烧成灰。

  “董贼大逆无道,某必杀之!”

  吕布目视左右,并无外人,遂低声言道:“太仆慎言。恐隔墙有耳。”

  王允以袖拭泪:“奉先可愿助我一臂之力。”

  “愿听太仆调遣。”吕布郑重抱拳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l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