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再见恩师_刘备的日常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崇高事迹。

  皇帝听了深受触动。本已打算停止兴建。又询问侍中任芝、乐松的意见。二人回曰:“过去,周文王的苑囿,方圆百里,人们尚且认为太小;齐宣王的苑囿,方圆只有五里,人们却认为太大。现今如果陛下和老百姓共同享用,对政事没有什么妨害。”灵帝闻之大喜,便下令在城南小苑门外兴建二苑。

  附近乡民皆被赶出家园,另行安置不提。

  杨赐,便是先前把陛下与桓帝相比。被陛下称‘死后必引来大鸟’之人。

  见过恩师。又见关门弟子刘晔。经年未见,知行倍增。已被破格录入太学。

  建武五年(29年),光武帝在洛阳城东南,开阳门外兴建太学。明帝还曾亲赴太学讲经。顺帝永建元年(126年),对太学进行了重修和扩建。费一年时间,用工徒十一万二千人,建成两百四十房,千八百五十室。所招学生称之为‘太学生’。太学生人数多至三万。熹平四年(175年),为了刊正经书文字,刻‘熹平石经’立于太学门外,全国各地来观看和抄录经文者,络绎于途。

  太学生亦参与评论政事。清流党人亦以太学为基,与宦官争斗。深得太学生们的支持和响应。于是太学生亦成为宦官打击的对象。不少与党人有牵连的学生遭到禁锢。熹平元年,太学生被宦官逮捕和囚禁的达一千余人。

  段太尉亦染太学生之血。故被党人所恶。

  刘晔唤刘备大师兄。刘备亦叫他小师弟。

  久居朝堂,恩师眉宇间颇多郁结。见到刘备,终得一笑。作为门下首徒,刘备自是最令恩师满意的弟子。这便破例问了许多家常。刘备将恩师走后临乡的诸多变化,娓娓道来。

  听闻临乡广纳流民,人口已破百万。恩师甚喜。又问田亩可足够?

  刘备便将圩田诸事,合盘说出。又说,今年已圩田六百万亩。明年或可得八百万亩良田。若以均产六石计,可入新谷四千八百万石。

  足够百万人吃喝。

  恩师甚是欣慰。

  又道,朝政日非,君子更不能独善其身。若无掣肘,陛下身边皆是奸佞之徒,又岂能不受其蛊惑。正如此次兴罼圭苑、灵昆苑。若无司徒杨赐谏言,陛下必然大兴土木。最后虽亦兴建,可规模已比先前大为减小。看似司徒杨赐的劝谏未起到效果,实则不然。

  刘备轻轻点头。

  说着,恩师又提及西邸卖官。

  问刘备,如何看待。

  刘备想了想道:正如杨司徒之劝谏。虽未尽全功,却仍见其效。想必让陛下不卖官,几无可能。若因势利导,或许能将卖官鬻爵的影响降到最低。

  恩师欣然点头:你且细细道来。

  刘备暗忖片刻,这便将心中所想娓娓道来。

  刘晔陪坐身侧,闻刘备所言,不禁暗自揣测。

  见恩师目光看来,这便躬身说道:大师兄所言,或许可行。

  恩师留饭。出门已华灯初上。

  乘车回府前,恩师再三叮嘱。洛阳世家贵胄众多。不比临乡一地,切不可恣意妄为,意气行事。

  刘备连连称是。

  话说,本侯隐居在无人问津的殖货里,便是为少惹事端啊。

  当然,若事端惹上我。

  哼哼……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l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