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君前臣名_刘备的日常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痞气,贯穿始终。

  痞从何来?微末江湖。

  无论身居庙堂,还是避世山野。这股与身俱来的痞气,从未消散。一言不合,拔刀相向。心悦诚服,纳头便拜。

  “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诺。”

  细想,有两个收获。首先,钱不是万能的,解决不了时下所有难题。其次,钱办不到的事,豪侠却能办到。于是比钱财更强大的,便是江湖豪侠的千金一诺。

  再看此句:“儒以文乱法,侠以武犯禁。”

  韩非子将儒生和侠客等量齐观。亦说明先秦两汉时,侠客的地位,并不低。

  甚至是能解决许多棘手难题的关键人物。

  君侯和兴前后两汉的先祖一样,也起于微末。果敢利落,快意恩仇。

  一身痞气。

  大汉朝的这股痞气,诸位看官当细细体会。切莫再以后世经验,反套我大汉。就如被一代代去势的蒙古战马。在强权面前唯唯诺诺,互相蝇营狗苟,被骟尽了血勇的后世官场职场,绝不是我大汉风尚。

  由此亦可见。说书人的天赋,便是能将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只言片语、细枝末节,拼凑成一条完整的剧情线。不要去轻易怀疑一个说书人的发散思维,以及与生俱来的想象力。

  北伐之战便是例证。

  关于夏育等人的那场北伐,史书上只有寥寥数笔,一语带过。后世亦无人提及。然而,说书人却能从零碎的史料中,拼凑出整个过程。

  首先,夏育等人,能力智商,在不在线?

  事实证明,三人皆是平羌宿将,通晓兵事。

  为何要北伐?

  显然是鲜卑为何连年寇边,为祸日重。

  时机对不对?

  大汉七州蝗,鲜卑四月寇边。显然亦受蝗灾。

  大汉十三州,凭什么认为在北地大旱?

  旱极而蝗。江南多水,岂能有七州连旱?故而只能是北方。

  如何都是骑兵?

  捣巢行动,故而皆是精骑。

  为何转战两千余里?

  鲜卑大单于行游击战术,将大汉骑兵拖垮。

  为何王庭东移?

  胡民生存所依有三:“水草”、“刍禾”、“盐地”。

  以上素材,皆能查到。却无人能拼凑成一条完整的故事线。

  而说书人做到了。

  信不信?

  随意。

  反正,此最后一次解释所谓的‘桃园结义,身份悬殊’。以后再也不说了。

  上计乃是一场大考。

  刘备完美过关。

  张飞临来时,已在临乡将作坊留下了身形尺寸。专属的吞光神铠,正在加紧制备。关羽的身形尺寸,亦被六百里马不停蹄赶来的侯府良匠带回。

  搪瓷上彩,已非难事。

  只是编缀吞光铠的超硬搪瓷甲片的成片率,实在太低。无法改进技艺,提高成功率的状况下,唯有先给家臣披装。想要大规模的武装全军,只能退而求其次,用吞光镶环甲。

  既如此珍贵,吞光神铠上的搪瓷彩釉,自要与众不同。

  釉彩之于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l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