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米中掺沙_刘备的日常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:营房马车,汲水罐车,营防组车等,各种机关马车间相互切换。十分的灵活。

  换句话说。临乡的机关器,已能做到器(物)、(载)具分离。自由组合,即插即用。

  这些墨家的匠人们。实在是匠心独运。

  在刘备看来。先秦两汉与后世王朝。根本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封建时代。

  分水岭,便是五胡乱华。

  两汉之后。家国天下,变成了家天下。再无国之概念。

  尤其是九品中正制后。官本位荼毒后世。蝇营狗苟,各种官场现形。再无人可称高贵。

  “拜见主公。”傅燮脱鞋入账,伏地行礼。

  傅燮年近而立,正值壮年,年富而力强。短短数个时辰,宿醉已醒。

  “南容所谓何来?”刘备伸手扶起,令女卫送上坐席。

  待坐定,傅燮这便言道:“臣,此来乃为北地郡流离在外的,千万百姓。”

  刘备点了点头:“南容可是想重开北地郡治。”

  “主公明鉴。”

  不久之前。刘备曾将盘踞在北地郡北境,长城沿线的十万羌人一锅端去,又将羌人家园付之一炬。如今北地郡,千里无鸡鸣。

  春雨过后,野草丛生。放眼望去,一片青绿。正是上佳牧场。

  奢延鲜卑十四部属国,纷纷南下牧马。牛羊遍地,散布于长城沿线。已入北地郡。

  按照原先‘米中掺沙’计划。刘备本欲将乞伏部鲜卑,举族迁入。虎踞在诸羌背后。呈趋虎吞狼之势。

  奈何人算不如天算。乞伏部鲜卑逃入山林,半数冻毙。实力大损,刘备只得就近安置。令其尽快止损。

  北地郡该当如何,一时便无定论。

  如前所说。随羌人东迁,鲜卑南下。郡境被不断蚕食。

  从前汉时领县十九,到今汉时只剩六县:户三千一百,口一万八千余,领县不到西汉时的三分之一,人口比西汉时户六万四千,口二十一万余,竟十不存一。

  北地郡,今汉初,郡治富平县,后因羌族作乱,永初五年(111年),北地郡徙池阳县。永建四年(129年),北地郡治迁回原址。永和六年(141年)春,征西将军马贤为羌人击败身亡。汉庭惊恐,将北地郡迁至冯翊郡,“寄理”在外。

  所谓“寄理”,和遥领类似。谓在外地居官治事。

  “年前,主公将北地诸羌尽数掠走。此乃天赐良机。只需重开北地郡,便可断羌人勾连。西凉羌人与三辅羌人,再难沆瀣一气。此举可比立河西四郡,断匈奴一臂。”

  “南容果然大才。”刘备不禁讪笑。

  世人皆知北地杂羌乃是被‘着匈奴衣胡’,尽数掠走。下落无踪。

  今却被傅燮当面道破。

  傅燮这便言道:“主公妙计连环,以解百年羌乱。臣亦是苦思许久,方才恍然大悟。”

  “北地郡居民十不存一。多数已迁居周围郡县。如何还能找回?”刘备问道。

  “民虽别居,编户仍在。只需按图索骥,便可将北地民众,尽数迁回。”

  “原来如此。”刘备欣然点头。

  正是得益于大汉编户齐民制度的完备。才让看似可笑的寄理,成为可能。

  所有北地郡的编户齐民。姻婚嫁娶,买卖交易,诸如此类。皆可由寄居在左冯翊的郡治所,寄理完成。

  民在,编户则在。

  编户在,则流失在外的民众,便可尽数寻回。

  汉庭的无敌强大。

  窥一斑而知全豹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l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