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为君离忧_刘备的日常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不敢轻易涉险。刘备却畅行无阻,一日轻车四百。

  风驰电骋,好不快活。

  所谓雨露均沾,利益共享。

  刘备设在沿途的驿站、马场,皆付给各属国一笔不菲的佣金。以确保往来商队的安全。

  类似疏勒篡位王和得收取的占道费。从人家地盘上大摇大摆的通过。付一笔小费亦是合理。

  以刘备今时今日在四夷中的超然地位。敢打他主意的胡人,不是死了,便是逃了,早已绝迹。

  本以为。重开北地郡治,必不容易。

  岂料刘备疏到尚书台,不出三日,便获批复。

  一问方知。原来,岂止是北地郡南境羌人,就连上郡诸羌亦上疏,请立奢延属国都尉,居中调停与鲜卑十四部的纷争。

  以前,羌人一家独大。如今鲜卑十四部横卧在北,如芒在背。

  如何能不心忧惊惧,日不得安,夜不能寐。

  怎么办。这个时候便想到汉庭了。有汉庭居中调停,才能心安!

  驱虎吞狼,势成矣。

  陛下遣黄门令左丰登门,询问首任奢延属国都尉人选。

  刘备遂问北地太守人选。

  左丰摇头道:陛下亦未决断。

  言外之意。尚无人花钱买此官。想想也是。北地与上郡,皆被羌人所据。民风耿烈,性情彪悍。非干吏能使不可任。

  贪官污吏,一旦上任。多还未来及刮地一尺,羌人便聚众而反,攻掠州县。

  搜刮来的钱财一夜付之东流。头上乌纱不保。性命亦堪忧。

  一句话,风险甚大,收效甚微。无人花钱买此地之官。

  但陛下又是,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。于是便想到了大金主刘备。

  蓟王既上疏,何不替朕保举二人。捎带把两笔‘修宫钱’亦缴来。岂非两全其美?

  陛下果然是陛下。

  刘备这便笑道:孤愿举荐二人。

  左丰喜问:何许人也?

  刘备答曰:皇甫嵩,朱儁。

  左丰这便记下。回宫复命前又问:王上如何得知此二人?

  言外之意。未见刘备与此二人有过交集。

  刘备笑道:为陛下分忧,乃为臣之道。二人孤虽不识,却早闻其名。北地、上郡,毗邻三辅京畿,非文武双全不可守。此二人,允文允武,可堪大用。

  黄门令左丰这便牢记,回宫复命不提。

  皇甫嵩,字义真。出身将门世家。乃雁门太守皇甫节之子、度辽将军,凉州三明皇甫规之侄。初举孝廉、茂才。今帝初被征为侍郎,正在朝中任职。

  朱儁,字公伟。出身寒门。少时因赡养母亲而闻名乡里。为人好义轻财,受人敬重。后被太守徐珪举为孝廉。迁任兰陵令,颇著政绩,获上表举荐。不久拜交州刺史,仅率家兵五千人便大破叛军,平定交州。战后因功封都亭侯,入朝为谏议大夫。

  如前所说。

  平定黄巾之乱的帝国名将。时下,一个是侍郎,一个是谏议大夫。皆被陛下豢养在朝堂。需要时,丢一根难啃的骨头。外派为官。或讨贼,或平乱。抛头颅洒热血,为国尽忠。待老而无用,乞骸骨才得以还乡。到头来仍难免身死族灭。

  因功积攒下来的富贵。多传不过三代。

  班定远,便是前车之鉴。

  奈何江山代有才人出。义骨忠魂书汗青。

  有蓟王作保。二人很快走马上任。

  一个出任北地太守,一个出任上郡太守。

  还捎了个奢延属国都尉的添头。也算是买二送一。陛下待蓟王不薄。

  首任奢延属国都尉乃是刘备少年挚友,又师出同门:白马公孙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l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