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天助我主_刘备的日常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。”右相耿雍笑着打断:“贵使可否引上殿来,当面一观?”

  “这……”梯秀急忙辩解:“舟船倾覆,孤身幸免。请大王恕罪!”

  “既如此。劳烦贵使择日回国,面奏女主。便说,孤愿与贵国‘通商贸易’。具体事宜,可与左相相商。”刘备一代明君。

  “下臣,领命!”梯秀五体投地。

  “为便于人员往来。当互设‘使馆’、‘港口’。置大使、九译令等属吏。”刘备又道。

  “下臣定一字不漏,回禀女主。”蓟王所求,合理而正当。料想,女王必不会反对。

  示意左相崔钧,引梯秀出殿。

  一直闭口不言的蓟都尹娄圭,这才笑问:“主公欲‘假道灭虢’乎。”

  “此去非灭人国,乃为行汉化也。”刘备笑道。

  “先取航道,后建港口。十万汉民源源不断,纷至沓来。娶妻生子,成家立业。待子女长大成人,耳濡目染,皆我汉民。民是汉民,国自是汉国。如此,主公不战而屈人之兵也。”娄圭笑拜。

  殿内重臣,皆面含笑意。

  此与后世“混血儿”,年满十八,择国籍类似。将心比心。时下,这些新生子,是愿做汉人,还是愿为倭人。答案不言自明。有道是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。四夷皆以汉化为荣。倭人又岂能例外。

  蓟王笑道:“传言卑弥呼善鬼神道,能以妖惑众。不知能否窥破此计。”

  “料想。即便窥破,亦会欣然接受。”娄圭果然多智。正如明知陛下赐婚蓟王,乃行美人计。西域五十五国主,亦欣然接受。煌煌天汉,如何能不令人心驰神往之。

  正如丝路沿线,那些貌美如花的胡姬。从小到大,耳边最常听闻的一句话便是:“以你之容貌,不该屈身此地,应东去汉。”

  良禽择木而栖。大树底下好乘凉。亘古不变之真理也。

  洛阳,东郭殖货里。辅汉大将军府。

  先收蓟王手书,又接国相邸报。右丞贾诩不由一声笑叹:“天助我主也!”

  “右丞何故发笑?”阎行问道。

  “一前一后,二事合一,乃天作之合也。”贾诩笑答。

  “如何二合为一。”阎行又问。

  “彦明何不静观其变。”贾诩先卖了个关子:“事不宜迟。速投帖黄门令,约来汤馆相见。”

  “喏。”阎行领命而去。

  洛阳小市,金水汤馆,二楼雅座。

  黄门令左丰,星夜前来。

  “右丞。”

  “少令。”

  宾主落座,掩上屏风。

  便听贾诩娓娓道来:“我主归国不久,便有邪马台国使,九死一生,渡海来投。言,国中战乱不休,青壮死绝,唯剩女子。所谓‘阴阳和而万物得’。灭国之危,旦夕至矣。哭求我主,遣足量男丁,渡海布种。”

  “嘿嘿嘿……”黄门令眉飞色舞:“天下竟还有此等奇事。”

  话说,少令何故激动?

  贾诩亦笑:“只是,所求甚多……”

  “所求几何?”左丰快语一问。

  “十万青壮。”

  “嘶——”黄门令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:“倭国剩女,竟如此之多!”

  “然也。”贾诩亦面露难色:“蓟国多大泽。通渠圩田,筑城造屋,皆需人手。自顾尚且不暇,如何能再遣十万青壮,去为倭人布种。”

  “王上意欲何为?”黄门令左丰,心领神会。

  “所谓‘远水不解近渴’。倭国与三韩,隔海相望。”贾诩以指蘸酒,寥寥数笔,在漆案上绘成简图:“若取十万韩人,运去倭国,当解邪马台灭国之危。”

  “王上妙计。”黄门令左丰击掌而笑,转而又问:“只是……这韩人,愿渡海布种否?”

  “此,正是我主所虑也。”贾诩深邃一笑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l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