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195章 好贵的电脑_官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从银行出来后,陈观拉着白爱晓先去找了一家印名片的打字店,给自己印名片。

  名片这玩意在中国源远流长,堪称国粹,古人称之为名刺,也叫名帖,基本经历了“谒”、“刺”、“帖”、“片”几个发展阶段。

  战国时,新兴贵族勃兴,各路诸侯需要密切与朝廷政要的联系,拜访时,把自己的名字和其它介绍性文字刻在竹片或木片上,求见时递上去,这就是世龗界上最早的名片“谒”。

  东汉时期,有人动心思在“谒”上加进了官职、年龄等内容,专门供拜见上峰时使用,叫“爵里刺”、“长刺”,“谒”从此改名叫“刺”。

  因为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后,人们已经逐渐淘汰“刺”的竹、木材质,改用纸张,到了唐代,“刺”就发展成了用纸张书写的“名帖”,多用红笺,讲究的人还用泥金书写,发放范围也超出了官场和士大夫之间,连去妓院摆花酒都用上了名帖。

  到了清末,名帖叫成了名片,全部是手写的,格式向小型化发展,大官的名片小,小官的名片大,连各国驻华使节都开始学着使用名片了。

  辛亥革命后,出现了铅印名片,从此手写名片逐渐绝迹。

  这个时候正是改革开放大潮汹涌的时候,提倡干部下海经商,提倡机关单位办实体,全民都在办公司,有钱没钱,只有租间房子、挂块牌子、夹个皮包,就可以称董事长、总经理了。

  董事长、总经理多如过江之鲫的时候,名片自然就满天飞了。见人先递上一张名片,等于介绍了。老百姓就说,名片名片,就是明着骗,骗你没商量!

  打字店小老板介绍说,他们的名片分两种,一种是20元一盒,一种是50元一盒,问陈观要那种。

  陈观要的是50元一盒的,内容设计也很有特色,不带任何职衔,只写“陈观”二字,下面是办公室座机、手机、BB机号码。

  陈观想了,自己的名片主要是想给领导们,写职务的话,小小的派出所长入不得别人的法眼。他还不愿意写自己是金羊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幕后老板,也不愿写是五龙峪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、真正的大股东,就只能简简单单地写个名字和电话了。

  制作名片需要个过程,陈观给老板说了声两个小时后来取,就拉着白爱晓去电脑公司了。

  陈观上的中原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,早在八十年代初期就开设有电子计算机专业,后来发展成了计算机系。陈观上大学时默默无闻,除了上课、打工就是泡图书馆、玩电脑,对电脑是很熟悉的。

  还不错,明水城真的有电脑公司,电脑、打字机、复印机、传真机都有卖的,就是价格有点贵。

  陈观毕业前就知龗道英特尔公司已经在去年开发出奔腾586微机了,一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l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