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二百四十三章、学生的分歧_我在民国打酱油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社会风评上佳,但熟悉他的人都摇摇头。

  至于李石曾先生,乃是孑民先生的老朋友了,同盟会早期成员,曾与吴稚辉,孑民先生一起创办了法华教育会,帮助国内去珐国留学的学生勤工俭学。

  而且在孑民先生同时邀请了吴稚辉,张人杰与李石曾三人来北大当教授,其他二人都婉拒了,唯有李石曾先生一人以实际行动支持,要来北大教生物学及社会学教学。

  孑民先生提到的以上人物,皆是在社会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,都对新文化提出了批评,但正是这些批评反而激起了仲浦先生内心的“叛逆。”

  “孑民兄,我来北大可是战斗来的,寻常声音怎么扰我心智!”仲浦先生严词道。

  “在坚持自我的同时,也要听听他人的意见,埋头苦干,闭门造车,有时候不见得就是对的。”孑民先生想了想道,继续说道:

  “新文化是就像皖之说的,是从老树根上繁衍的一株幼苗,他是全新的,我们不知道他的未来是如何,所以更要小心谨慎,我这么说你明白吧!”

  “文化是棱角分明的,但是传播文化的手段是可以圆滑一些的!”汤皖补充道。

  “对对对!!皖之说的对,我就是这个意思,手段可以圆滑一些,少一些反对的声音,更加利于新文化的茁壮成长!”孑民先生开怀道。

  “明白了!”仲浦先生拱手作辑道。

  孑民先生主要是想点拨一下,仲浦先生今日的演讲有些过激,见目的已经达到,便辞别道:

  “我还有事,就先回去忙了!”

  微风徜徉的校园里,众人四散开来,开始准备上课了,汤皖是下午才有的课程,因此可以提前回家吃个午饭再来。

  在往校门口走的路上,远远的瞧见湖边亭子聚集了很多学生,而且还有许多学生在匆匆赶去。

  好奇之下,便提步朝着湖边亭子赶去,想要瞧个明白,是因为何事,才惹得如此多的人观看。

  二月份的天气已经趋暖,外加上今日暖阳当空,又以微风阵阵,宁静致远的湖面颇有一种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的感觉。

  此情此景,当与诗词歌赋为舞,当以朗朗读书声为乐,当以青春年华为画笔,当以志存高远执笔,画出这一副青春美好图。

  《读书社》的成员听完演讲后,心潮澎湃,社员们互相邀请,前来湖边亭子,讨论刚刚仲浦先生的演讲。

  而湖边亭子现在已经成了北大最为响亮的一个地方,便是因为其为先生们辩论之所,一句“湖边亭子见”,就可以道尽全部事实。

  恰巧,今日的湖边亭子,在《读书社》成员前来之前,已经被旁人所占,这些旁人正是支持旧文化的学生。

  与《读书社》成员的高谈阔论不同,支持旧文化的学生们,则是默默无语,冷眼旁观,心中一时郁结,尤其是听到了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l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