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三百四十七章、有骨气的送钱_我在民国打酱油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

  汤皖临走的时候,特意嘱咐了湘虎自己要出一趟远门,多照顾湘灵之类的话,湘虎没问汤皖出去做什么,只是点头保证一定把妹妹照顾好。

  如此一来,汤皖就放心了许多,带着大牛,坐火车花费了数日到达了金陵,然后乘船一路逆流而上,又是大几天的时间,才最终踏上了朝天门码头。

  此时山城陆地交通不便,多是羊肠小道,崎岖山路,因此水运成了山城人出门的不二选择,朝天门码头上,整天整夜,灯光透亮,行人旅客,货物往返,络绎不绝。

  汤皖乘坐的轮船一靠岸,还未下船,就看到一帮拉车的车夫凑到了船前,都知道这艘船上下来的人都是有钱的,没钱的都去坐木头船了。

  因此,语气别提有多客气了,舔着笑脸,拉客喊话:“客人,啷个哪里去嘛?”,然后拍着胸脯保证道:“坐我的车车,保证给你送到位,送不到位不收钱。”

  许多初来乍到不识路的人,便会被拉到车上,一来省事,二来省时,汤皖却是不为所动,拒绝了几位车夫的拉客,径直走向不远处的一个地方。

  那里有等着汤皖的人,乃是李锦堂先生和山城“李锦记”的几位工作人员,来山城开亚洲最大的味精工厂,意味着要投一笔巨款。

  这是“李锦记”自成立到现在,有史以来自大的投资,李锦堂先生也算是压上了全部身价,由不得不谨慎,万分小心不为过,所以必须亲自来盯着。

  自上次首都一别,两人已经小半年没见了,李锦堂先生相比较上回,身形无过多变化,但是眸子更锐利,说不出来的精神,其中还藏着几分忐忑。

  而汤皖却是憔悴了许多,“汤达人”第一个工厂开在首都,汤皖要上上下下打点,耗时耗力,别看汤皖如今名气大,光应付各类小鬼,就不是个轻巧活。

  另一个就是为“汤达人”找出路,打出名声,亲自代言,这也让汤皖颇费心思,不过,总的来说,功夫不负有心人,结果还是相当乐观的,否则就不会有山城计划了。

  汤皖与李锦堂先生寒暄了几句,就往城里赶,晚上李锦堂先生特设宴款待了汤皖,席间谈论了要给熊克武多少股份的事情,最后达成了共识,最多30%。

  一路上舟车劳顿许多天,好不容易能睡在大床上,汤皖自然要睡个痛快,一觉睡到自然醒,已经是次日的九点多,而李锦堂先生已经在客厅里等了许久了。

  相比较于李锦堂先生的小心翼翼,汤皖则是淡定的很,与熊克武谈妥是板上钉钉的事,无非是利益分配要多动些口舌而已。

  于是,汤皖从卧室出来,看到一脸谨慎的李锦堂先生,忍不住笑话道:

  “放宽心,你这样子去见**,少不了被笑话,有甚可担心的,到时候见我脸色行事就行。”

  李锦堂先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l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